找到相关内容52篇,用时3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寺院规范化管理浅议

    加强互相沟通,增进相互了解,消除相互隔阂;三是要淡泊名利,作为立志成佛之人,应该追求无我境界,而不应掉入过于执着自我的陷阱之中;四是要遵从古训,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团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0961216.html
  • 通过<本际品>简述无我之道理

    通过<本际品>简述无我之道理  般若讲堂学员 林剑秋  “本”是本源,“际”为边际,所谓“本际”者是言众生之生死开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起点。对于“本际”问题的反思与解答,不仅是古今东西宗教哲学的主题...说法四十九年,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教化众生破除“我”“法”二执,而破除“我执”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对于任何问题的解答,佛陀都是仅仅围绕“无我”这个中心,对机而说。对“本际”问题的解答讨论,自然...

    林剑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1668330.html
  • 新形势下的寺院管理探究

    、勤修六度”的模范,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僧众、团结僧众;要有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互相沟通,增进相互了解,消除相互隔阂;要淡泊名利,作为立志成佛之僧人,应该追求无我境界,而不应掉入过于执着自我的陷阱之中...

    道 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5168671.html
  • 浅论佛教净土思想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净化人们的内心,扫除“贪、嗔、痴”三毒,使心灵得到解脱自在,去除人心中的占有欲,达到无我境界。并以菩萨愿中强调的“不为自身求快乐,但愿众生皆离苦”大悲心来对待他人。并且进一步的还认为要实现净土,就要...成为主导我国当代佛教实践追求的新理想和中国佛教现代化的新道路。这一理念的实质就是强调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升华,从而使人间社会日益净化、文明、和谐、美好。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成为我国...

    何杰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384184215.html
  • “唯识”种子观与艺术灵感

    的“无我境界”,是非常有意义的艺术创新。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其在艺术上的造诣更是数不胜数。这里,我暂且不谈各大石窟、壁画里的佛教艺术的辉煌成果,较为侧重要探讨的是佛学大乘八大宗派之一“唯识宗”...

    周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2086384.html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166)

    遇到佛法,实在令人心生悲悯。如果他们有缘通达无我,就会明白轮回中的一切微不足道,只有无我境界才是至高无上的,到了那个时候,诚如杜甫在《望岳》中所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任何世间学问都显得特别渺小...没有深入,所以无法引生定解;只有通过反复观察思维,最终才会发现我不可得。 这样的无我境界,大家一定要真正修行,否则就会像曲恰堪布所说:“现在讲人我不存在、法我不存在、一切都远离戏论,好像每个人都...

    索达吉堪布 宣讲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04554725287.html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153)

    。 这两种人怎么区别呢?诸多论典中说,具有寂止和胜观功德的人,就叫世间瑜伽士;不具止观功德的人,叫做世间平凡士。还有一种说法是,通过闻思修习,证悟无我境界的人,叫世间瑜伽士;没有闻思修行,未证悟无我境界的人,叫做世间平凡士。 世间平凡士包括没有学过宗派的人,以及虽然学过宗派、但没有入于佛教的人,像数论派、胜论派等360种外道,这些外道归纳而言是常见派和断见派,他们都属于世间平凡士。...

    索达吉堪布 宣讲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09081323854.html
  • 龙树菩萨亲友书讲记(十一)

    “我”而奔波,由于没有遇到善知识和大乘佛法,一直在轮回中漂泊,还认为自己见解相当正确,并把很多人引入邪道中去。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必须对佛法的核心——无我法门有所了解,并经常串习这种境界。就算偶尔依靠中观或密法的见解,明白“我”不存在,但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非常深重,把佛性遮蔽得严严实实,要想一直安住在无我境界中,也有一定的困难。只有做到长期串习,对无我的定解越来越稳固,那么凡是与“我”有关的...

    索达吉堪布传讲

    |亲友书|智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18274337210.html
  • “我”的唯识观

      “有为界的万法,既不出乎以上色心二者,而此色心二法,无一非识,离此色心,无我可得。但是还有似色非色,似心非心,为第六识所缘的境界,而仍於识的上面,浮现影像,施设名相,所谓生灭流转方时数事等等。在...时 22 数  23 和合性 24 不和合性  观此,可知一切有为的万象,无不是识,无一属我。”  问者又道:  “诸法无我的道理,可谓开显无余了。如是,我今请问‘无我’的境界何等?...

    威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85586274.html
  • 归佛菩提迦耶——印度佛教圣地游记之二

    应该舍弃苦与乐,不偏执一端,才能修得四谛八圣道,从而进入无我境界。   他吃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即牛奶煮粥)后,在碧波荡漾的尼连禅河中洗去一身疲惫,神清气爽,然后他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坐在一棵参天的...修炼大慈大悲之心,才能跳出无边苦海。悉达多苦苦思寻着解脱之道,但又不得要领。   经仙人指点,悉达多突然领悟到,要寻求解脱之道,必须要抛弃人间的欲望,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寻求彻底的解脱,从而证得...

    【佚名】

    |圣地|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5/1154149394.html